查看原文
其他

周学农 | 坛经·课程大纲

2016-05-16 通识联播
Vol.208课程大纲坛经·课程大纲
博雅哥说

“坛经”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使同学们对佛教思维有基本了解,提高培养阅读古代文献和以哲学的角度分析宗教的能力。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周学农
周学农,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研究领域:中国佛教史。

专著有《十二门论校释》(台湾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7.4),《出世、“入世”与契理契机——太虚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1);合著有《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论文有《〈理惑论〉中的佛陀观》(《华林》,2002.1),《物不迁论》的一段异文——读惠达<肇论疏>札记》(《哲学、宗教与人文》,2004.12)等;参编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太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


课程摘要

《坛经》是佛教禅宗的根本性典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各种版本,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同时,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求选课学生阅读指定文本并写作报告。
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和报告,占30%)和期末论文成绩(占70%)构成。
课程大纲

第一讲:导论、解题(2学时)

1
第01周 课程简介;《坛经》解题,佛教经典的基本形式及相关问题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1节,1~2页邓文宽:11~14页魏道儒:3~4页参考书目:水野弘元:《佛典成立史》,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杨曾文:《〈坛经〉敦博本的学术价值和关于〈坛经〉诸本演变、禅法思想的探讨》,载《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第1、2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龚隽、陈继东:《中国禅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图为敦煌《坛经》抄本


第二讲:求法故事与禅师形象的塑造(8学时)

2
第02周 慧能身世与佛性问题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2~3节,2~7页邓文宽:14~18页魏道儒:6~11页参考书目:洪修平:《惠能生平事迹考述》,载释妙峰主编《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27章第3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姚卫群:《佛学概论》第11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赖永海:《中国佛性论》第3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3
第03周 神秀求法的故事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4~7节,7~15页邓文宽:18~25页魏道儒:11~21页参考书目:任继愈:《神秀北宗禅法》,载《禅与东方文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姚卫群:《佛学概论》第14、15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4、5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第2章第6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宣方:《金刚经译注》之第5分,中华书局,2012年



图为神秀与慧能


4
第04周 慧能得法与佛教心性论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8~11节,15~27页邓文宽:26~32页魏道儒:21~32页参考书目:陈寅恪:《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载《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净慧:《关于慧能得法偈再探》,载《法音》,1987年第6期白光:《〈坛经〉呈心偈的流变及其逻辑研究》,载明生编《禅和之声——2011-2012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年李志军:《“慧能三偈”是非百年》,载麻天祥主编《佛学百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载《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5
第05周 慧能得法的后续故事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12节,27~30页魏道儒:32~36页参考书目: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第四卷第7章第2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陈沛然:《风动幡动会疏》,载《禅学研究》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圣凯:《汉传佛教素食传统浅谈》,《中国宗教》,2013年8月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薩品》

第三讲:戒律传授与信仰的建立(4学时)

6
第06周 见自三身佛与四弘誓愿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20~21节,43~51页邓文宽:44~52页魏道儒:94~96,99~106页参考书目:圣凯:《论禅宗无相戒的源流》,载释妙峰主编《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7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下卷)第1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3章、第8章,载《印顺法师著作全集》第十六卷,中华书局,2009年

7
第07周 无相忏悔与无相三皈依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22~23节,51~56页邓文宽:52~56页魏道儒:92~94,97~99页参考书目:圣凯:《佛教忏悔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圣凯:《唐代禅宗忏法新探》,载《中国佛教忏法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第四讲:智慧本有及其获得方法(4学时)

8
第08周 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含义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24~26节,56~63页邓文宽:56~60页魏道儒:37~47页参考书目: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10章,载《印顺法师著作全集》第十七卷,中华书局,2009年姚卫群:《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第3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9
第09周 智慧本有与善知识的作用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28~31节,64~72页邓文宽:61~69页魏道儒:48~56页参考书目:宣方:《金刚经译注》之第11-16分,中华书局,2012年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弟子品》,中华书局,2010年

第五讲:禅定修行的几个基本原则(6学时)

10
第10周 禅定、智慧的关系与一行三昧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13~15节,30~34页邓文宽:33~37页魏道儒:75~78页参考书目: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弟子品》,中华书局,2010年伯兰特·佛雷:《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载《中国禅学》第5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赖贤宗:《“一行三昧”之研究:以〈坛经〉与早期禅宗思想史为中心》,载释明生主编《禅和之声——2011-2012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年

11
第11周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17节,35~40页邓文宽:38~41页魏道儒:79~84页参考书目: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第3章第3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宣方:《金刚经译注》之第10分,中华书局,2012年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华书局,2010年


图为敦煌佛像

12
第12周 “不言看净”与禅定问题的总结

郭朋:法海本第18~19节,41~43页邓文宽:41~44页魏道儒:85~88页参考书目:僧肇:《注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第六讲:几组与弟子的对话(8学时)

13
第13周 达摩见梁武帝的故事与功德问题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34节,77~80页邓文宽:73~76页魏道儒:62~65页参考书目: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卷第1章第4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
第14周 净土信仰及其转化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35节,81~86页邓文宽:76~82页魏道儒:65~71页参考书目: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第1~4章,凤凰出版社,2008年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佛国品》,中华书局,2010年


图为《中国净土宗通史》

15
第15周 《法华经》及禅宗对于经典的态度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42节,106~115页邓文宽:92~96页魏道儒:110~121页参考书目:俞学明、向慧:《法华经译注》之《方便品》、《譬喻品》,中华书局,2012年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下卷)第2章第2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杨曾文:《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载释如禅主编《六祖坛经研究》第3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


图为《法华经》石刻

16
第16周 临终咐嘱与最后的四组偈颂

文本阅读:郭朋:法海本第48~54节,144~167页邓文宽:104~121页魏道儒:172~188页参考书目:王邦维:《禅宗所传祖师世系与印度佛教的付法藏传统》,载杨曾文、方广錩编《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魏德东、黄德远:《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载释如禅主编《六祖坛经研究》第3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第5章第2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17
第17周 总结讨论

关于参考文献的补充说明


本课程参考文献包括以下三类:一、文本阅读(“大纲”中以作者名简称): (1)郭朋:《〈坛经〉对勘》,齐鲁书社,1981年6月第一版 (2)邓文宽:《六祖坛经——敦煌〈坛经〉读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3)魏道儒:《坛经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12月第一版二、篇章参考:  部分罗列于相关篇章之下。三、工具书及相关文献:  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和扩展阅读。 (1)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佛光出版社,1989年 (2)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3)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 (4)郭富纯、王振芬:《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5)蓝吉富:《六祖坛经诸本集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6)郭朋:《坛经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7)李申、方广锠:《敦煌〈坛经〉合校简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8)丁福保注,陈兵导读,哈磊整理:《坛经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9)星云:《六祖坛经讲话》,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10)释明生主编:《六祖坛经研究集成》,金城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11)释如禅主编:《六祖坛经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12)张曼涛主编:《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第一版 (13)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学生感言

本课围绕《坛经》这一经典,采取的是文本细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课堂模式。周老师在对特定文本提出有针对性的解读的基础上,再由同学们就课下阅读与思考的问题进行展示与讨论。个人非常喜欢周老师清晰的提问逻辑与平易的互动风格,在课堂上,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能由周老师从中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并借以用来推进思考的进程,因此,每个人都是课程的制作者、参与者与受益者。——陈晗倩 12级哲学系

《坛经》课是非常有趣的一门课,周老师的授课方式与我上过的其他课程可以说完全不同。周老师的授课是苏格拉底式的,从一个点出发带着大家延伸出去,师生间相互“诘难”,不断发问。周老师会抓住一个点不断追问,不断追问。有时我的思维突然从对话和追问的现场跳出来,能感受到几十个灵魂或者说思维在同一个路上左拐右拐地跑着,可能步履矫健,可能尘土飞扬,再跳回现场,跟着老师继续跑,太舒服了。这一种极特殊的享受。这种享受我只在两个场合体会过,一个是在读《庄子》的时候,一个就是在《坛经》课上了吧。——金琪然 14级中国语言文学系

长期以来只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坛经》课程这学期终于也对本科生开设了,并且还是通选课,至此,除去中国佛教史与印度佛教史这两门史论性通选,对佛教感兴趣的同学亦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来加深对佛教的了解,是谓福利。目前的授课形式是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读书报告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周学农老师的课堂风格总是鲜明:用简明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教知识,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推动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在各自的立场上思考佛教所关注的问题,从而使大家不仅得以直接接触经典、与佛教展开对话、还间接了解到宗教的部分典型议题。私以为本课程是最值得选修的人文类通选课之一。——谢韵 12级元培计划委员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沙龙与张鸣老师对谈吧~

卜凡 编辑  /  肖京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